怕礙清風入,叮嚀莫下簾。
地皆宜避暑,人自要趨炎。
竹色水千頃,松聲風四簷。
此中有幽致,多取未傷廉。
(宋‧真山民‧《山亭避暑》)
【古話今談】
因為怕妨礙到清風的出入,所以叮嚀著不要放下簾幕。其實許多地方都適合避暑納涼,偏偏總有人們自去趨炎逐熱。環顧山亭周圍,幽碧的竹色宛如流水千頃,起伏的松聲隨風吹滿四簷。此中有各種幽懷雅致,只管多多取用,都無傷於品格的廉潔。
【桑言桑語】
一心趨炎附勢的人,無論去到哪裡,總有許多焦躁熱惱,難以領會生活的美好。反之,若能放下對功名的貪欲,走進大自然的懷抱,就會發現「地皆宜避暑」--即使身處平凡的山亭,也能感受到清風往來、竹色如水、松聲滿簷,種種幽情雅趣,取之無盡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。
【佳句拾遺】
- 此中偏稱夏中游,時有風來暑氣收。
澗底松搖千尺雨,庭中竹撼一窗秋。
(唐‧杜荀鶴‧《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》)
(溫故知新→) - 大暑不可避,微涼安所尋。
雲霄非濁世,竹樹有清陰。
(宋‧曾幾‧《參雲亭晚坐》) - 人自趨炎炎裡過,吾心但願秋常住。
(明‧嚴焞‧《蝶戀花‧問秋風》) - 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。取之無盡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
(宋‧蘇軾‧《前赤壁賦》)
小窗閒共情話(目前沒有留言)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