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分紅色上黃葉,一瞬曙光成夕陽。(宋‧李覯)


漸老多憂百事忙,天寒日短更心傷。
數分紅色上黃葉,一瞬曙光成夕陽。
春水別來應到海,小松生命合禁霜。
壺中若逐仙翁去,待看年華幾許長。

(宋‧李覯‧《秋晚悲懷》)



【古話今談】

人漸漸老去,憂愁漸漸增多,百事纏身,忙忙碌碌。天氣寒冷,日照短暫,更令人內心悲傷。幾分紅色悄悄地染上黃色的樹葉,彷彿就在一瞬間,清晨的曙光變成了傍晚的夕陽。春天的流水告別源頭後,應該已流到了海洋。幼小的松樹卻有頑強的生命力,可以承受嚴霜。如果能跟隨傳說裡的仙翁進入壺中的世界,屆時再看時間的流逝,才知道年華究竟有多麼悠長。
(壺中、仙翁:壺公是傳說中的仙人;傳說壺中有日月如世間,有老翁夜宿其內,自號壺天,人稱為壺公。)

【桑言桑語】

這首詩題為「秋晚悲懷」,所悲的不只是季節的更迭,更在於年歲的老大。當人生進入晚秋,就像樹葉從金黃燦爛變成紅褐枯萎,就像太陽從曙光的明亮變成夕陽的昏黃,時間帶來的轉變多是悄無聲息,以致衰老的出現也常讓人猝不及防。
所幸詩人並沒有一味沉溺於這樣的悲傷,反而重新觀察起周遭的景物:比如春水最終會流向廣闊的海洋,比如小松也能承受住冰冷的風霜。若能放大格局去思考,即使是年華的流逝,應該也有其積極的意義存在。

【佳句拾遺】

  • 聊復浮生,得此須臾我。
    乾坤大,霜林獨坐,紅葉紛紛墮。
    (近代‧王國維‧《點絳脣》)
    溫故知新→
  • 草不謝榮於春風,木不怨落於秋天。
    誰揮鞭策驅四運?萬物興歇皆自然。
    (唐‧李白‧《日出入行》)
    溫故知新→) 
  • 朝陽不再盛,白日忽西幽。
    去此若俯仰,如何似九秋。
    人生若塵露,天道邈悠悠。
    齊景升丘山,涕泗紛交流。
    孔聖臨長川,惜逝忽若浮。
    去者余不及,來者吾不留。
    願登太華山,上與松子游。
    漁父知世患,乘流泛輕舟。
    (魏‧阮籍‧《詠懷詩》) 
M
T
G
Y
文本转语音功能仅限200个字符

小窗閒共情話(目前沒有留言)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