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為含愁獨不見,更教明月照流黃。(唐‧沈佺期)


盧家少婦鬱金堂,海燕雙棲玳瑁樑。
九月寒砧催木葉,十年征戍憶遼陽。
白狼河北音書斷,丹鳳城南秋夜長。
誰為含愁獨不見,更教明月照流黃。

(唐‧沈佺期‧《獨不見》)



【古話今談】

盧家少婦住在鬱金香濃郁的華堂中,看海燕雙雙棲息於以玳瑁裝飾的屋樑上。時值九月,擣衣的砧聲淒寒,聲聲催促著樹葉凋落,也令她更加想念離鄉十年、正在遼陽征戰的丈夫。那人去了白狼河北,因為戰爭而斷絕了音信;她還痴痴守在丹鳳城南,煎熬地度過漫長的秋夜。她說:我是為誰滿懷哀愁?又是為何唯獨見不到那人?怎麼明月光還偏偏照入我的流黃色絲帳裡呢?

【桑言桑語】

詩中的女子,獨自待在華麗的房間,想念著遠征十年、音信全無的丈夫,相思卻不得相見,哀愁至極,反而埋怨起屋外的月色太明亮,偏偏照進流黃絲帳,讓一個人的秋夜顯得越發漫長。

【佳句拾遺】

  • 長安城中秋夜長,佳人錦石擣流黃。
    香杵紋砧知近遠,傳聲遞響何淒涼。
    七夕長河爛,中秋明月光。
    蠮螉塞邊絕候雁,鴛鴦樓上望天狼。
    (北朝‧溫子昇‧《擣衣詩》)
  • 明月,明月,照得離人愁絕。
    更深影入空床,不道幃屏夜長。
    長夜,長夜,夢到庭花陰下。
    (五代‧馮延巳‧《三臺令》)
    溫故知新→

小窗閒共情話(目前沒有留言)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